查看: 19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纠正关于器材的10大误解、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21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09:2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方舟 于 2022-6-18 16:23 编辑

  玩摄影,就没有不绕弯路,不多花冤枉钱的,对于新生而言,由于经验不多,加上预算有限,在众多的建议下,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为了纠正大家对器材的一些误解,今天在这里总结了十个错误,相信你或多或少犯过。希望大家借此机会能够正确的认识摄影器材,并做出合适的取舍!
  错误1:像素越高画质越好
  很多入门用户对器材并不了解,还有不少人以为像素越高,画质越好。选机身的时候,首先关注的就是像素,这类用户第一句问的就是这个相机多少像素?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刚买相机的用户只知道像素这个概念。实话实说,入门阶段,普通玩家,市面上所有单反的像素对你都是够用的。高像素并不等于高画质,更不等于高性能,相反会拖垮响应和处理速度。当然对有特殊需求的用户,比如商业摄影,高像素还是占有优势,不过这类用户不会问这样的问题。
  错误2:看到大光圈就是好镜头
  只看像素是入门用户,但面对大光圈的诱惑,就算是玩摄影有一段时间的人也会犯,他们对于镜头的参数也是一头雾水,他们只会看光圈,认准了光圈大就是神器。这个观点其实是很大的错误,老狼只举一个例子,同样50mm焦距、F1.4最大光圈,佳能EF 50mm/F1.4 USM、适马ART 50mm/F1.4 DG HSM、适马50mm/F1.4 EX DG HSM、蔡司Milvus 50mm/F1.4在画质输出上就不在一个层次。因为它们的结构完全不同,像适马Art系列采用了8组13片镜片,包含3片SLD和1片非球面镜片,传统系列只是6组8片结构,包含1片非球面镜片。建议大家好好研究一下MTF图,它虽然不能代表镜头素质的全部,但能够很直观的表述镜头素质。
  错误3:追求焦段全能
  但凡追求焦段全能的,几乎都玩过卡片DC,在那个年代,镜头光学变焦大的确方便,我们常用一个词“远近皆宜,尽收眼底”来形容。可是到了单反时代,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虽然能够买到像18-200mm这样焦距跨度很大的变焦镜头,但即便是原厂货,也很难避免广角端畸变大,长焦端画质软,边缘锐度下降的问题。只能说“拍到”,但根本没办法做到“拍好”。摄影玩到最后,你会发现手头除了广角是变焦外,剩下的都是一堆定焦镜头。有人做过统计,最常用的焦段其实是18-50mm和85-105mm。
  错误4:遮光罩都是装X用的
  对于遮光罩,我相信大多数人到现在都不会用,只知道装上之后,相机看起来更加高大上,能唬人。有些原厂并没有配遮光罩的,自己也会买个。遮光罩的作用其实是阻隔从侧面进入镜头的有害光线。在顺光拍摄时,遮光罩其实并没有作用,但是在某些逆光情况下,遮光罩却可以明显降低眩光的问题,夜晚拍摄的时候,也可以减少杂光射入。然而,遮光罩也是有区别的,有些是圆筒形,有些是莲花形,一般广角镜头用的是莲花形,能够“让开”画面四角的光线,防止出现暗角,不要搞错了哟。
  错误5:防抖镜头一定好过不防抖的
  有些用户非常迷信防抖技术,尤其是在厂商的夸张宣传下,错误的认为只要打开防抖,照片就不会模糊了。在这里,老狼并不是否定防抖功能的作用,目前最新的防抖技术的确可以提升4档快门,但务请明白,防抖技术只是为了弥补手持条件下的不足,在环境光线比较差的情况下,防抖功能绝对不能代替脚架,使用大光圈以及高ISO感光度效果更明显。
  另外对比表明,在不需要使用防抖的时候使用防抖功能,反而导致成像锐度下降。如果还不理解的话,不妨留意观察一下各家的大光圈定焦镜头(除非微距头),很少有防抖功能的。
  错误6:拒绝所有APS-C镜头
  不少玩家会在APS-C和全画幅系统之间犹豫不决,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手拿着APS-C机身,却喜欢入手全幅镜头。依据镜头的保值率较高、机身相对有较高的汰换率这点上来看,对于认为自己最终会投入全幅怀抱的爱好者来说,这样的状况似乎成为一种“理所当然”,但老狼认为这样“不上不下”会让你非常不爽,就拿24-70mm焦段来说,为全幅打造,囊括广角、标准到望远焦段,倘若装在APS-C机身的话,会得到35-105mm的等效焦距,几乎就没有广角。摄影这个东西,有时候真不能考虑太远,就像老狼并不建议小白一步到位上顶级机身。
  错误7:坚决不买副厂镜头
  副厂不如原厂的说法早在胶片时代就已经传开,那个时候,几大厂才开始制造镜头不久(腾龙、图丽成立于1950年,适马1961年成立),相对于尼康和佳能来说,只能算是小弟弟,诸如镀膜、对焦、变焦、做工与原厂肯定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在成像质量和操控性能方面存在差距。然而进入数码时代,副厂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最近几年推出的新款镜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适马的Art系列,优化针对性强,光学素质接近甚至超越原厂,机械性能刮目相看,在防抖技术上也有突破。虽然诸如掉漆、跑焦等坏毛病还没完全改掉,但就性价比而言,原厂比不了。换个方式去考虑,用原厂镜头一半的价格,得到75%的性能,你是不是平衡多了。
  错误8:摄影包随便买个就好了
  不少摄影爱好者买镜头舍得花钱,但买摄影包就抠门了,要么买高仿,要么用经销商送的山寨包。当你的装备是一机一镜的时候,也许感觉不到,一旦添置镜头,出门了,就会慢慢有体会。首先是细节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拿出来、放回去都很费事。其次是背负系统不科学,别说半天,就是一两个小时,肩膀都会酸疼。有些摄影包海绵包裹不够,禁不起磕碰,有些包裹是够了,但体积又太大了。老狼觉得,为一万多元的器材,配合个400-500元的包不过分。
  错误9:一定要配UV镜
  在老狼看来,UV镜更像是一个不用取下来的镜头盖,可以为前镜组遮风挡雨,哪怕沾到指纹和油渍,只要拆下用水冲洗就能清除干净,即便一个不小心磕到碰到,UV镜也能作为替死鬼冲在最前面。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并不为人所知。毕竟是一块玻璃,装在镜头前面,如果能提升画质那就奇怪了。究竟会给画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是产生光斑、鬼影、眩光。此外,UV镜装在广角镜头上,由于改变了入射光的夹角,很容易在广角端边缘留下暗角甚至阴影,哪怕是超薄的,也无法彻底的消除。所以UV镜要么别买,要买就买好一点的,至少是肯高,还要保证真品。
  错误10:三脚架越重越稳定
  三脚架是风光和夜景爱好者必须的装备。有些影友误以为“在拿得动的原则下,越重越好!”。其实未必,三脚架的重量增加,稳定性不会随着重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我们对着相机按动快门后,振幅和重量并非线性相关。有趣的是:当脚架重量增加了7倍时,在成像中看到自震的振幅才减小了50%,这意味假如原本2公斤的脚架,换成了七倍于2公斤,即原来的14公斤超重的脚架之后,你拍摄的稳定性才提高了50%。试问?谁能扛着这笨重的脚架出门创作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