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方舟 于 2022-6-18 15:49 编辑
本文来自佳友在线 编者按:怎样提高摄影的深度一直是我们在拍摄和学习中不停追寻和探讨的内容,一张有深度的照片才能表现出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同于他人的观点和态度。那么怎样提高摄影的深度呢?很多人都只能把它归结为一种玄而又玄的观念和技巧。今天我们分享一篇来自于墨比陈的文章,看他是如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区分摄影的不同层次的。 特别提示:本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一、技术(与器材)层面 技术与器材层面往往是我们接触摄影第一个面对与痴狂的。不同于另外三个层面,技术与器材层面关注更多物质与机械面的知识,他是实用取向且较为简单易懂的。但这并不是我们贬低技术层面的身价,而是与另外三个层面相比,他的门槛较低。 摄影技术的养成,只要透过器材的辅助能够很快的培养到一定的程度。尽管到了某一个界线后,摄影师需要更深入的去研究不同的技术应用(譬如闪光灯系统、布灯等等),而那个界线的门槛会突然窜升。 技术性门槛往往区分了我们一般认知的业余摄影师与专业摄影师,他们了解更多器材的使用与技巧,而且他们并不光只是读懂说明书而已,而是能实际应用得当的人。 技术与器材层面的学习,帮助我们能够确实的透过手边的器材传达我们的所思所想。这个层面是作为摄影师最基础的能力,但尽管技术与器材的确能帮助我们拍摄出相当好的照片,但是我们并不应该画地自限,将自己的摄影局限于器材讨论的范围。 二、创意层面 创意层面讲究的是个人的美学与思考的弹性。与技术层面相对,有许多人走进摄影领域时已经舍弃技术与器材的讨论,而专注于个人美学的发掘与创意的展现。这些摄影师并不执着于器材的使用与技术的练习,他们使用手边仅有的器材,运用基本的原理并突破这些器材的局限,投注更多人的因素于摄影的表现之中。 创意摄影经常面对“这不是摄影”的挑战。创意摄影除了单纯运用摄影手法表现个人特色之外,许多摄影师会运用后制与合成的技巧结合拍摄的影像,渲染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尽管常被传统摄影所批判,但他也带来更多我们所忽略的视野。 创意层面的学习,我们可以透过模仿与观察来锻炼个人看待影像世界的方式。创意与创新奠基于前人的步伐上,但真正的突破往往需要跳脱框架与窠臼。 创意摄影从基本摄影原理的应用:长曝光、超长时间曝光、构图、关键一瞬间等,经过后期与合成以传达摄影师个人所思所想的阶段,再到摆拍摄影与不同的摄影计画,他始终关注的仍是如何表达风格的问题。 三、批判层面 批判层面与技术与创意层面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是从关注别人的影像出发。对技术与创意的讨论与研究,都是在批判别人作品的前提上运作的。批判摄影师了解别人所产制的影像之优劣,并能判别他们与其他人作品的孰同孰异。批判摄影师从前人或他者的影像作品出发,经历一段反省与检视后,才回头创作个人的作品。 技术、器材、创意的讨论,在批判摄影的眼中,在于运用不同的器材能够营造不同的表现手法。这些别具风貌的表现手法,分别建构了不同的情绪与意识型态。譬如广角镜头与望远镜头作为叙事工具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语言,影像系统结构的松散与紧张在面对同一个事件现场时,所传达的不同气氛。 批判层面的摄影,将摄影与照片置放在一个更公共的空间中要求人们的欣赏──鉴赏。批判摄影的中心思想,了解镜头背后的语言与摄影师的意图,往往被视为“拍照与摄影”的决定性差异。 为了理解批判摄影,并成为一个具批判能力的摄影师,我们需要了解图像与影像的运作方式,并从符号学、心理学、文学与历史学等不同人文领域取材,透过跨科际理论的交会,批判摄影师从不同的学理中借光借火,以此探照影像世界的幽微之处。 四、诗学层面 摄影的诗学层面,是我们将摄影置放于艺术的领域之中,并从文学的角度来检视摄影这种与文字截然不同的图像形式。摄影摇摆于传统绘画与文学之间,他在形式上接近绘画,但在内容上他宣称是自己客观、真实的;然而在摄影的发展历程之中,我们可以看见摄影之中所包含的各种虚假与主观意识。拿起画笔的画家与背着摄影机的摄影师,似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但以绘画的方式去检视摄影,仍显得窒碍难行,更遑论文学方式。 但在文学之下,我们发现透过诗学的帮助,我们能够以一种较贴合我们欣赏照片的节奏,来理解影像的运作。从古典诗到现代诗,诗看似没有章法与跳跃式的逻辑,替我们在脑海中建构了一张张不同的影像。而我们从影像这端反推回去,在不同的影像之中,我们似乎也看见了不同的诗句。 透过诗学的启迪,我们可以从不同的门径与规则的角度,重新看待摄影的影像结构与叙事铺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