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三届藏羌彝走廊影像艺术展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22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2 17:2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藏羌彝走廊位于中国西部腹心,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南来北往、繁衍迁徙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廊道。千百年来,藏羌彝等诸多少数民族在这一地理空间中繁衍生息、迁徙往来,形成了这里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区域内自然生态独特,文化形态多样,文化资源富集,孕育了特殊的风土民情与文化,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沉积带,在我国区域发展和文化建设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
  藏羌彝走廊地区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深度挖掘、持久记录藏羌彝走廊地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人生百态、社会进步,为历史留存珍贵的历史影像,充分展现藏羌彝走廊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举办第3届藏羌彝走廊影像艺术展,面向广大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征集作品。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
  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协会
  四川省艺术摄影协会
  四川天府新区摄影家协会
  承办单位
  南充市顺庆区政协书画院
  协办单位
  成都甲丁摄影典藏画廊
  成都甲丁铂金EOS摄影俱乐部
  学术支持
  张曦(羌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朱靖江,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
  李沄璋,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
  林铭述,旅美艺术家,其父为著名建筑师林乐义。196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1971年进入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任演奏员。1990年获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音乐硕士学位,后因车祸负伤,改从摄影职业。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委员。跨界于音乐、建筑、摄影的不同领域。著作有《摄影的跨越》、《与光影共舞》、《中国古建筑摄影》、《用灵魂去摄影》等书。
  征稿时间
  征稿启事发布之日起至~2022年11月30日(以上传日期为准)
  征稿区域
  (一)核心区域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核心区域位于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等七省(区)交汇处,包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贵州省毕节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昌都地区、林芝地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等7个省(区)的11个市(州、地区)。该区域覆盖面积超过68万平方公里,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760万。
  (二)辐射区域
  上述核心区域直接辐射的区域包括:四川省绵阳市、乐山市、雅安市、攀枝花市,贵州省六盘水市,云南省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那曲地区,陕西省宝鸡市、汉中市,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武威市、张掖市、陇南市,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及与上述区域紧密相连的西部省(区、市)藏、羌、彝、纳西、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
  (三)城市枢纽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依托的城市枢纽包括: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昆明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兰州市和青海省西宁市。
  征稿内容
  围绕藏羌彝走廊地区自然及各民族真实生活样貌的记录与呈现,展现走廊地区文化遗存与历史变迁。
  充分发挥摄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留影”的作用,以影像的形式,发现并挖掘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文献性、史料性的藏羌彝走廊民族影像,推广和传播藏羌彝走廊各民族的自然人文生态和文化遗产,表现藏羌彝走廊文化的精髓,呈现藏羌彝走廊各民族异彩纷呈的精彩瞬间,更好地留存和保护藏羌彝走廊民族丰富多彩的自然和文化形态。
  展项设置
  设入展作品200件,其中:
  1.人文纪实类入展作品60件
  2.风光风景类(城乡风光、自然生态等)入展作品60件
  3.民族建筑类(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的内部和外部、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等内容)入展作品60件
  4.多媒体类(含人文纪实类、风光风景类、民族建筑类等)入展作品20件
  以上均颁发荣誉证书。
  投稿细则
  1.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人华侨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均可投送作品。
  投稿者应实名投稿。
  2.藏羌彝走廊地区拍摄的人文、民居、习俗、服饰、节日、庆典、宗教和风光类拍摄的作品均可投稿,欢迎反映乡村振兴、非遗等方面的作品,包括核心区域和辐射区域、城市枢纽。
  核心区域位于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等七省(区)交汇处,包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贵州省毕节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昌都市、林芝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等7个省(区)的11个市(州、地区)。该区域覆盖面积超过68万平方公里,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760万。
  上述核心区域直接辐射的区域包括:四川省绵阳市、乐山市、雅安市、攀枝花市,贵州省六盘水市,云南省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那曲地区,陕西省宝鸡市、汉中市,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武威市、张掖市、陇南市,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及与上述区域紧密相连的西部省(区、市)藏、羌、彝、纳西、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
  城市枢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依托的城市枢纽包括: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昆明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兰州市和青海省西宁市。
  3.投稿作品拍摄时间不限(鼓励近期创作的作品),风格与体裁不限,彩色与黑白不限,胶片(扫描)与数码不限。
  4.接收单幅、组照作品(每组限4-12),每位作者投稿总数不得超过5件(注:每幅/组作品为"1件")。
  5.谢绝通过数字技术、暗房技术合成加工,改变原始影像基本样貌的稿件,照片仅可做裁剪、亮度、对比度等适度调整,不得进行合成(航拍接片例外)、添加、大幅度改变色彩等技术处理。
  6.邮箱投稿:投稿邮箱:3452823962 qq.com,邮件主题注明“第3届藏羌彝走廊影像艺术展征稿+作者姓名及联系方式”,投稿作品为jpg格式,文件长边在3000像素以上。作品入选后,请作者将作品电子文件(raw+JPg)或jpg大文件5120*3840、5M以上,300dpi)发至指定邮箱。不在限定时间内提交的作者,视为自动放弃参赛。
  多媒体类影像作品每部时长不得超过8分钟。作品须以DVD数据光盘或计算机用数据存储器(可通过计算机相关软件播放)的形式投稿。请采用Windows系统兼容的方式,并采用MPEG4格式(H.264编码,文件后缀名为.mp4、m4v、mov格式)。作品画幅尺寸不低于标准清晰度水平(720*576)。
  投稿文件命名方法为:组别+作品名(组)+拍摄时间及地点及简要文字说明+作者姓名及联系方式(组照为按顺序排列的两位阿拉伯数字)。作品命名方式范例如下:
  风光风景类《雾绕茶山》(2022年6月22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德兴乡果果塘大拐弯)(墨脱县湿润多雾,海泼适中,适合茶叶生长。全县很多村民种植受益。茶叶--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金叶子”)作者:张三13888888888
  7.本届展览拟入选展作品将在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官微上公示7天,公示期间设立专用信箱,受理实名举报。最终结果将在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官微等媒体上公布。
  评选与展示
  影展主办方将邀请摄影界、民族学人类学界、博物馆、专业媒体的资深人士担任评委,负责全部参展作品的初选和终选工作,坚持独立、公平、公正原则进行评选。评选结果将及时在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协会官微公布,优秀作品将组织相关主题影像展。
  特别声明
  1.主办方有权在与本届展览相关的活动中以复制、放映、展览、发行、信息传播等方式使用入选作品。本次展览不收取任何费用,亦不付稿酬;
  2.投稿者应保证其为所选送作品的实际作者,保证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凡因稿件或投稿行为所产生的责任均由投稿者自行承担;
  3.作者投稿时必须正确填写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如因填写错误或联系不畅造成资格取消,主办方不承担责任;
  4.投稿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条规定;
  5.主办单位对本次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协会,办公室设宣传组、征稿组、通联组。
  联络咨询: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协会杨老师
  电子邮箱:3452823962@qq.com
https://mp.weixin.qq.com/s/Q2vmBB30du-p6wbVjpeDI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