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尼康24-70镜头使用感受全面解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81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09:5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引言:



        无论是尼康还是佳能,24-70,是让很多人又爱又恨的镜头。这也是一支曾经被无限追捧的镜头,一度成为很多全画幅摄影发烧友的标准配置。坦白的说,这镜头给我的印象是黑白分明,褒贬皆有,今天大概聊聊一点我的心得和体会,仅供参考,不做争议,仅代表个人观点。



        我在2008年和D700一起收入尼康的24-70,到2013年8月卖掉,共计使用5年,中间还被盗过一次,后来又买来,所以,我总共买过两次24-70。



        优点:



        1、使用场合宽容度高,是这只镜头的最大用途。其实摄影日常拍摄,从24-85焦段才是使用率最高的焦段范围,大部分都被这只镜头所涵盖,所以,你带这只镜头出去,基本可以应付日常大部分拍摄,而不是换镜头。特别是如果拍摄一些活动现场,配合ISO,基本不开闪光灯,就可以应付很多活动现场。比如,会议,会展,婚礼等。从拍摄方便度来说,它无可匹敌,但从拍摄效果,以及表达来说,我个人认为它未必那么好。



        尼康24-70拍摄,茶卡盐湖



        2、恒定2.8光圈,也是它的优点之一。在50以上的焦段使用2.8光圈配合暗光或者柔和的光线时,会有一定的氛围感。



        非优点,非缺点:



        之所以说非优点,非缺点,原因是这些因素都是因人而异的,我只能站在自己的主观立场谈谈个人看法,给有需要的朋友做一个参考,具体自己衡量。



        人像拍摄:



        我看到公园里有很多影友拿着24-70,拍人像,从角度选取来说,确实方便,拧来拧去就可以可以拍到不同感觉的人像。但在广角端的氛围感,的确是这个镜头的伤痛。我说的氛围感,不仅仅是焦外虚化,这里包含焦外的柔和,油润,过度渐变等复杂的视觉感受,所以简称氛围感。



        从人像拍摄来说,纵然不追求过度虚化,但人和背景的轻微适度柔和的层次感,却总是好看的,从这个立场来说,用24-70拍人像,难度挺大。



        尼康24-70拍摄嘉峪关



        据说现在很多上海的婚礼摄影师,都已经使用全程使用35 1.4,24 1.4,50 1.4这样的镜头,不开闪光,只利用高ISO拍摄婚礼,大概也是为了追求氛围感。这点我个人还是赞同的,所以我个人并不喜欢使用闪光灯拍摄,无论人像还是物品,更喜欢利用自然光。



        对灯光的使用日后有机会再谈,但可以分享一句话:再明亮的灯光,来比不过自然光来的均匀和舒服。



        风景拍摄:



        24-70,拍摄风景来说,确实比人像占据不少优势,如果你不觉得它很重,从24端,到70端,都是风光摄影的利器。有人可能觉得24端不够开阔,说实话,从我个人经验来说,开阔地带,有时你会觉得35mm端都很广,24,20,16,这样的焦段只有在少数极端情况才会按几张。



        尼康24-70拍摄



        带24-70拍风景,还有一个优势,滤镜方便,从24-70端都使用一个滤镜支架,接环,就解决所有问题,还是很方便的。我现在几个定焦,来回换滤镜都要耽误很多时间。画质来说,拍阴天下的风景,收到5.6都是放心可以用的,使用三脚架,就可以收到更小。



        人文抓拍:



        人文抓拍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画质,不是光圈,不是其他,而是如何尽可能避免打搅被拍摄者,才能抓拍下最自然本来的表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显然,24-70并不是最适合的镜头。



        首先,他太大,实在太大,加上遮光罩,一举起来,就显得过分专业和张扬。尽管很多人因此喜欢他,但对抓拍来说,会吓到拍摄对象,让拍摄对象过分紧张,带有戒心。



        尼康24-70拍摄



        其次,它太重,接近1公斤的重量,加上1公斤的机身,实在太重。对抓拍来说,能灵活举起相机是王道。我大部分好的人文作品都是50mm这个镜头拍摄,24-70曾经带着它走了一次河西走廊,不是它不够好,而是它是在太重。出去旅行,必须要带70-200,除此之外,我宁愿再带2个轻便的定焦。一个24-70的镜头重量,基本是3个轻便定焦重量。



        最后,2.8光圈对于我习惯了1.4光圈的感受来说,确实显得那么一点鸡肋。小不算小,大又不够大,需要时,氛围感出不来。



        总结:



        2013年8月,我终于卖掉了这只镜头,原因是,我早已远离了活动摄影。所以,几乎很难用到这只镜头。这只镜头,号称三大元之一,被很多人认为的牛头,使用陪伴了五年,大概以上的感受,仅供参考。摄影问题也可以加我微信,微信:photoxicao



        最近五年,我只出售过这一只镜头,虽然它画质优秀,等等,但对我使用范围来说,确实鸡肋,只能用它换了35 1.4镜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