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先摄影网-专业的摄影大赛网络服务平台

标题: 拍好一座城,首先要爱上一座城 [打印本页]

作者: 方舟    时间: 2020-4-24 11:08
标题: 拍好一座城,首先要爱上一座城
本帖最后由 方舟 于 2022-6-17 09:18 编辑


  时间过得很快,从去年四月份开始,由浙江省摄协举办的以年度为周期的“义乌这座城”摄影工作坊到现在已经一年了。最近,我对一年来拍摄的照片进行了一次梳理。回顾参加工作坊一年来的创作经历,除了挑选照片,我感觉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做,那就是回顾和总结。我现在应该好好回答:我参加义乌工作坊的目的是什么?我得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不足?接下去怎么走?
  我从2009年开始接触摄影以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在许多老师的指点、帮助下,我对摄影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并逐步把自己的摄影定位在城市影像的创作上,以自己生活的城市—浙江丽水为主要拍摄范围,偶尔也会去孩子的居住地上海做一些拍摄尝试。随着不断深入的拍摄,我感觉自身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以及对影像的理解等方面越来越欠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入了瓶颈期,碰到了很多困惑。
  这次义乌工作坊是以定位城市作为拍摄主题的工作坊,符合我想突破瓶颈的方向,更何况,又有任悦、傅拥军两位这么好的两位导师。通过报名审核,我成为一名正式学员,当然,也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一年来,在省摄协的组织策划、义乌摄协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两位导师严格要求,精心指导,所有学员都经历了一次思想风暴,许多学员和我一样走过困惑、焦虑、反复到有悟、兴奋直至完成作业的过程。收获已经在每位学员的成果展中体现。
  从我个人来说,我自2011年开始,每年都参加或旁听由省摄协举办的研修班和工作坊。对于我这样非科班,没有受过正规艺术和影像教育的人来说,这是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我的个人摄影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同以往研修班或工作坊的学习经历一样,这一次也让我学到很多。一次工作坊不可能解决我当前的瓶颈,但这次工作坊在导师的指导下,让我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得到很多启发。我把这次参加工作坊的经历做一个分享。
  作为一个驻地拍摄项目,我知道选题非常重要。这次我又想突破自己,不想用自己熟悉的套路(拍摄理念、拍摄手法等等)。但是,应该如何突破,选择怎样的选题,尽管有很多思考、设想了很多方案,一开始并不清晰或明确。因此,尽快融入义乌成了我第一件要做的事。第一天到义乌,我就在当地摄友的帮助下,去探访义乌的小作坊。义乌的小作坊,是支撑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厚实基础。随着义乌小商品升级换代,遍布义乌城乡的大大小小的小作坊也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作坊”系列
  据调查,义乌小作坊面临着三个选择。首先,一部分升级换代。被规模化机械化的产业园所取代;第二,政府通过限制政策,比如消防生产安全、城乡改造拆迁等措施,压缩小作坊的生存空间和成本,促使这些小作坊淘汰;第三类,小作坊向中西部转移。曾经风光一时的义乌小作坊,将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对这些小作坊的记录,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于是我拿起了相机,开始了小作坊的人物环境肖像拍摄,人物环境肖像也是我的短板之一。一方面是为了练习自己在人物环境肖像这方面的欠缺。另一方面,是为了记录这一段历史。不过,作为这次工作坊突破点,自己感觉还是不理想。所以拍了一天多我也就没有再深入下去,只是找一找感觉而已。当然,如果时间允许,我要把这个专题完成,因为,这是义乌不可或缺的一段历史,而且,这段历史即将消失。
  参加这次工作坊既然要突破,自己还是做了一些功课和准备,包括大致选择项目的方向和影像呈现方式等。工作坊的第一个作业,是要求我们学员分享一位自己喜爱的摄影师。为此,我重点选择Michael Wolf(迈克尔·沃夫)和Robert Van Der Hilst(罗伯特·凡德·休斯特)作为我分享的摄影师。因为,这两位摄影师的作品和风格我非常喜欢,为了参加这次工作坊,我又认真学习了一遍。在分享课上,我分享了学习Michael Wolf(迈克尔·沃夫)的心得。
  ▲Robert Van Der Hilst“中国人家”系列
  ▲Robert Van Der Hilst“永恒的世界”系列
  那么,通过对两位摄影大师的研究,结合义乌这座城市,我做了哪些思考呢?
  我是从事金融工作的,从经济层面研究义乌,应该比较熟悉。中外经济学家对义乌国际商品城的形成,尤其是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都做了很多阐释分析和论述。如何用影像来表达?这是我思考最多的。要把它拍好,就我现有的水平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我想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我相信有导师的指导,义乌同行的支持,是完全值得一试的。
  所以,我想我的选题应该从义乌这座城市大框架去考虑,用更大、更广的视角去观察、思考这座神话般出现的城市。
  义乌是一个世界奇迹,她为什么会形成国际的小商品市场?这个小商品市场的建立,从动态方面必然带来信息流、人流,从静态方面观察城市生活空间必然有她独特的地方。能否通过影像去呈现,由表及里,寻找国际、商品、人流、市场、交易、信息、学习、工作和生活空间中有义乌特质的符号,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为此,我特意准备了富士1亿像素的中画幅相机进行拍摄。学会静静地观察并捕捉带有义乌特质符号的细节。
  在工作坊第一次选题申报会上,我的这个想法得到了任悦和傅拥军两位导师的一致通过。这让我非常高兴,满怀信心地投入创作。
  然而,在接下来的具体拍摄中,尽管我有思想准备,但实际碰到的问题和困难还是超乎想象。首先,对最基础的中画幅相机的把控,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决技术这一关;其次,需要找的,符合我要求的空间又很难找。身处义乌,无处不在的商业气息、外国面孔、繁忙的人流物流、大大小小的市场遍布视野之内,但真正拍摄需要的画面,又似乎找不到。纠结与困惑伴随我前期的创作过程,这样的作品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果然,在第一次作品汇报会上,两位导师都皱起眉头,显然通不过。
  我现在还清楚记得那天沮丧的心情,从原来满怀信心到无所适从,一时难以适应。回到酒店已经晚上十一点钟,同我一个房间的王杨钢老师第一次提交作品也没有过关,我们在房间继续讨论,根本无法入睡。后来,我提议干脆我们带上相机去扫街,一方面拿自己擅长的拍摄方式减减压,找回点自信,另一方面傅老师在评审会上问我,“你有没有爱上义乌?要拍好一座城市,首先要爱上这座城市。”我当时一脸茫然,因为我对义乌的直接感受非常欠缺,还谈不上热不热爱,所以,我必须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义乌。我第一天分享的Michael Wolf(迈克尔·沃夫),他之所以把香港拍的那么好,就是因为他深深地爱上了香港,以至于后来干脆定居香港。
  我们两个人直接从酒店出发直奔义乌三挺夜市和风情一条街。于是,有了我非常想拍义乌的“义乌之夜三部曲”的想法。后来,每次去义乌,我都会拍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和国际城市,拍这里丰富多彩、绚丽斑斓的夜生活是怎样的。
  ▲“义乌之夜三部曲之夜市”系列
  ▲“义乌之夜三部曲之餐厅”系列
  ▲“义乌之夜之年轻人的夜”系列
  经过一番调整,我还是回到我这次必须完成的项目上来。毕竟,我的选题没有问题,而且还有两三张被导师看中。以后的几个月,在当地影友的帮助下,我巡走在各类市场、场馆、城市空间、社区、专业村、物流中心、公园广场、市场旧址、大型商业综合体、培训机构,为了找到更好的角度,爬过居民楼的屋顶、建筑工地的脚手架。有几次,得知有我要拍的场景,立马从丽水赶往义乌。
  ▲国际商贸城
  ▲场馆
  ▲城市空间
  ▲公园广场
  ▲专业村
  ▲市场旧址—“记忆”系列
  之所以想拍“记忆”这个系列,是因为在看到这物是人非的市场,让我慷慨万千。当年这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的场面勾起了我脑海中的记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义乌周边的人都会去义乌市场逛一逛,我记得在单位负责工会工作时,带单位女员工去义乌市场,作为“三八”妇女节的活动。现在,没有了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剩下的只是空空荡荡的市场,有的已经废弃,有的正在装修改为他用。这些第一第二第三代的市场,曾经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辉煌,也是义乌小商品城发展的历史轨迹。这些也应该值得记录和铭记。
  ▲大型商业综合体
  ▲培训机构
  ▲某企业年会
  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每个月我都要抽出一个周末去义乌,有时去二次。按照计划拍了大量照片。尽管作业已经提交,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其他不说,技术硬伤就比较明显,为了解决横平竖直的问题,我特意用移轴镜头,可是,因为中画幅相机目前没有移轴镜头,我是用佳能的,想不到畸变比较严重,导致很多照片要返工。另外,我与中画幅相机之间也需要一个磨合过程。
  所以,下一步,我将以这次工作坊为起点,认认真真地按照导师的意见继续拍摄。随着我对义乌的进一步了解、深入接触,我已经有充分理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一是义乌人包括中外新义乌人的淳朴、实干和好客的特质;二是有我许多很想拍的题材,正如毛小芳老师说的,义乌这座城是摄影师的“金矿”;三是我现在非常关注义乌的信息和变化,就像一个少年在一群美丽的姑娘中特别在意其中一位的一言一行。我想,这就是我爱上义乌的理由。
  义乌,我爱您!
  这次工作坊我有很大收获。首先要感谢浙江省摄协、义乌市摄协给了我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感谢两位导师的精心指导。感谢这次工作坊朱穗老师、金晓梅、吕斌等等老师给我提供线索和帮助。还要特别感谢义乌的吴伟生老师,他不顾年事已高,家里爱人生病需要照顾,帮我踩点,给我带路。这次工作坊氛围非常好。无论是正式学员还是义乌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骨干,大家都是一个整体。互相出主意,提建议、提线索,取长补短,是一个非常值得让人怀念的工作坊。





欢迎光临 行先摄影网-专业的摄影大赛网络服务平台 (http://bbs.xingxian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