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 发表于 2020-5-16 14:54:21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影像乌兰察布”摄影大赛评奖公示

镜头聚焦沧桑巨变 光影定格溢彩华年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影像乌兰察布”摄影大赛评奖揭晓

28幅(组)摄影佳作分获各类奖项

时光无言,静默中浸染沧桑巨变;光影溢彩,瞬息间定格时代变迁。近日,由乌兰察布日报社、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联合主办的“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影像乌兰察布’摄影大赛”评奖揭晓。《今日乌兰察布》《乌兰察布——中国马铃薯之都》《医者仁心》和《跨越》等8幅(组)佳作在近300幅(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分获二、三等奖;《“人民楷模”都贵玛》《初识霸王河》等20幅(组)特色作品荣获优秀奖。

以“透过镜头,让广大读者在鲜活的动感影像中充分感知乌兰察布70年沧桑巨变”为主旨的“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影像乌兰察布’摄影大赛”,从2019年5月10日正式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及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热情支持和广泛参与。经过多渠道征稿,至2019年12月31日大赛截稿,共征集到80位摄影作者的297幅(组)参赛作品,且全部达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根植生活基本要求。

本次摄影大赛参赛作者,有专业摄影人士、有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摄影爱好者、更有初识乌兰察布便爱上乌兰察布的外地“拍客”,他们职业不同、身份各异,但他们深爱乌兰察布之情、对乌兰察布70年沧桑巨变感触之深却惊人一致。他们置身乌兰察布沧桑巨变之中,镜头为笔、光影当墨,饱含真情“绘”就了一幅幅“呼之欲出”之作。透过他们多维、多彩、多情的镜头,我们不仅清晰地“听”到了乌兰察布70年来与伟大祖国同向同行的铿锵脚步,更欣喜地看到了70年沧桑巨变后,一个风光旖旎的乌兰察布、一个宜居宜业的乌兰察布、一个开放创新的乌兰察布、一个砥砺前行的乌兰察布。这是参赛作品用唯美光影传递的胸臆,这更是主办方举办此赛的初衷。

为了借此次摄影大赛之机,进一步强化对乌兰察布70年巨变的宣传力度,《乌兰察布日报》从大赛启动之日起,便从征集到的参赛作品中陆续选取优秀之作近百幅,按内容分为生态建设、交通运输、铁路发展、城市风光、自然美景、行业风采等专题,以专版、专栏的形式相继刊出,且在乌兰察布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如此“重复放大”式的强化宣传,得到受众的广泛关注与一致好评,效果极佳。

据悉,为确保此次大赛专业、权威、公正,在奖项评定环节,主办方特邀乌兰察布市摄影界、书画界专家,乌兰察布市记协相关负责人等组成专门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层层筛选,优中选优。依据“质量为王、标准不降”评选原则,本次大赛一等奖空缺。“空缺”虽遗憾,却也传递出高“标准”,彰显了严“要求”。评委会真诚希望热爱乌兰察布的广大摄影人,在今后的创作生涯中,努力发扬“工匠”精神,力争拍出精品力作,填补空缺,了却遗憾。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影像乌兰察布’摄影大赛”获奖名单见今日《乌兰察布日报》第六、七版。主办方将择时举行颁奖仪式,为所有获奖者颁发奖金及证书。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影像乌兰察布摄影大赛获奖名单

01

一等奖

空缺

02

二等奖

段建宁 《今日乌兰察布》

亚晨《医者仁心》

邢俊峰 《乌兰察布——中国马铃薯之都》

03

三等奖

高安发《别开生面的农民运动会》

纪恩泉《跨越》

李俊清《苏木山美景》

方仲达 《集宁皮革一条街》

于宝 《追梦人》

04

优秀奖

高明久 《滚滚白浪映秧田》

由小强 《其乐融融》

陈胜永 《乌兰牧骑风采》

杨晓成 《未曾经历,却已铭记》

张晓鹏 《“人民楷模”都贵玛》

康克勤 《生态养驼驼业兴》

李剑平 《驻村书记为贫困户补拍结婚照》

聂利彬 《初识霸王河》

乌苏 《风土人情》

薛瑞平 《套马》

任秀庭 《老兵的回忆》

李立新 《雄风》

刘彦侬 《传承》

杨杰 《孤舟鸟影》

杜宇甍 《集宁记忆》

黄宝玺 《金雕腾飞“十四运”》

贺磊 《醉美集宁夜》

张平 《文明出行》

杜爱国 《候鸟天堂泉玉岭》

张弘进 《速度与激情》


邢俊峰 《乌兰察布——中国马铃薯之都》(组照)

( 滚动查看)

“阴山脚下,海拔1400米,北纬41度黄金产区,平均18.8度的冷凉气候,肥沃疏松的沙壤土,孕育了绵沙可口的乌兰察布马铃薯。生态、绿色、营养、健康,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您餐桌上的放心选择。好土豆,源自乌兰察布!”

听到这熟悉的广告词,您一定会联想起央视黄金频道对乌兰察布马铃薯的暖心推介。

品质是根本,宣传是“双翼”。如今的乌兰察布马铃薯,已蜚声大江南北。

众所周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安全问题日趋紧迫,马铃薯作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及营养健康食品,以其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发展前景广,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乌兰察布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这里海拔高、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气候特点与马铃薯生长发育规律极为吻合。经过近几十年的培育发展,目前,我市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马铃薯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在400万亩左右,鲜薯产量达450余万吨,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2009年3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我市“中国马铃薯之都”称号。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马铃薯种植几乎覆盖了全市有劳动能力的所有贫困户。目前,我市贫困人口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已占种植业总收入的1/2。

2019年2月1日,李克强总理来到我市考察调研,在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十二洲村张连奎家中,盘腿坐在炕上的李克强总理连声夸赞乌兰察布的烤土豆“味道确实不错!”。调研中,李克强总理还为乌兰察布今后马铃薯提速发展指明了路径:“土豆主粮化很有前途,要结合我国‘镰刀弯’地区调减玉米面积,研究支持农民扩大品质好、有优势的土豆种植,努力把土豆发展成为大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一年来,沿着这条发展路径,我市立足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以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为目标,从种植、仓储、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目前,一条从研发、种植、加工到物流营销的马铃薯全产业链正在全市逐步完善。同时,按照“抓种薯繁育促外销,抓机械耕作促效益,抓品牌建设促销售,抓市场建设强服务,抓精深加工促转化”的总体思路,全市马铃薯产业正向着做大做强目标提速前行。

其实,时间只是一种纯粹的流逝,只因“经历”和“变化”才赋予了它独特的意义。而这意义,也只有相隔一段距离,才能看得真切。

70年时光如梭,70年沧海桑田。

7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蓦然回首乌兰察布,其沧桑巨变让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我们心生欣慰,也让四面八方的各方人士、各界宾朋心升敬意。这欣慰缘于我们曾经的接续拼搏、披肝沥胆,这敬意归于我们彰显的笃定初心、不屈精神。

回望来路,曾经的乌兰察布贫、弱交加,即便时间的指针转至二十世纪90年代初,基础差、底子薄依然如影随形。全市90%的土地风蚀沙化,214万农业人口中,有66万人不得温饱。“种一坡,拉一车,收一笸箩,煮一锅”是当时乌兰察布广大农村现实生活的逼真写照。

农村的生活贫苦,城镇的生活同样拮据。

面对如此窘境,提速发展成了乌兰察布的唯一选择。从此,重压在肩的乌兰察布,凝心聚力、笃志图强,在提速发展的路途上,爬坡过坎,御风而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看今日乌兰察布,35个民族在这块温情的土地上包容互敬、守望相助,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始终是乌兰察布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旋律。“人民楷模”都贵玛抚育28名上海孤儿的感人故事,不仅诠释了“草原母亲”的博大胸怀和无疆大爱,更彰显出乌兰察布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进程中“一个都不能少”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今天的乌兰察布,已是一座生机勃发的绿色之城、通达八方的枢纽之城、面向世界的开放之城、产业兴旺的发展之城、奋力脱贫的攻坚之城,更是一座文明和谐的幸福之城。今天,如若您再次踏上乌兰察布这块热土,铺展在您面前的,一定是一幅众手擎笔、挥毫泼墨的激情发展画卷;展现在您面前的,一定是一个不甘落后、不畏艰难,向着“自治区开发开放新高地”奋力行进的魅力乌兰察布。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乌兰察布各族人民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从茶驼古道、草原丝路一直行进到奔小康大道,期间发生的巨变让人惊叹,取得的成就令人喝彩。今天,在全力打造“门户枢纽城市”并加速奔向“自治区开发开放新高地”目标的进程中,乌兰察布287万各族人民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发扬“蒙古马精神”,吃苦耐劳、勇往直前,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照片的视觉冲击力让人震撼;照片的唯美意境引人遐思。

看,急诊室内,匆匆“闪”过的医生、护士身影,诠释的是可敬的职业精神;手术室里,大夫高度集中的专注眼神,彰显的是医者仁心;妇产科护士高高托举的鲜活生命,是希望的象征。这希望,是医院的,是民众的,更是时代的。

今天,人民健康已成为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乌兰察布与全国一样,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渐次突破、不断深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毋庸置疑,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必由之路。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一直以来也是乌兰察布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追逐这一目标的进程中,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始终披肝沥胆,一往无前。

始建于1953年的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70年薪火相传,70年的砥砺奋进,期间,一代又一代的医院人高擎“医者仁心、患者为天”旗帜,始终用挚爱真情呵护人民群众的安康幸福。

如今,拥有55个临床科室、22个医技科室的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和紧急救援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成为包头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和包头医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同时也是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包头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浏览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的发展史,就是浏览一部坚韧不拔、知难而上的创业史,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进史,一部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敬业史。今天的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已站在了历史新起点,步入了发展新时代,可以预见,拼搏奋进的全体医院人,一定会上下同心、左右协力,为健康乌兰察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为部分获奖作品展示

视觉大片 未完待续……

来源 / 乌兰察布日报

记者 /本报首席记者 李秀珍

审核 / 乌云夫 白晓东

编辑 / 其木格

校对 / 李思敏

乌兰察布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影像乌兰察布”摄影大赛评奖公示